何永賢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:鼓勵選購資助屋二手居屋
現屆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多項不同政策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住屋問題,同時透過強化公屋租戶入息與資產制度、推出舉報濫用公屋獎、宣布收緊富戶政策,以及增加居屋綠表比例等,鼓勵富戶置業向上流動,加速公屋單位流轉。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,該套「組合拳」旨在避免寶貴的公屋資源被濫用,現屆政府在接連加強打擊濫用公屋的措施及加大力度宣傳和教育下,截至今年2月底的約兩年半間已收回約8,000個公屋單位,把單位讓給有真正需要的家庭,加上未來5年將有5.5萬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供應以及居屋二手巿場,相信能鼓勵富戶購買。●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啟業
富戶加租可年減15.5億補貼
何永賢表示,已收回的約8,000個公屋單位,單是以金錢計算已涉及約80億元,「對政府來說十分重要,對輪候公屋人士而言也很重要。」同時,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上月再通過收緊富戶政策,富戶需繳付更多租金,她說:「既然是富戶就可負擔,政府在租金上向富戶補貼很多,這是整個社會共同支付的,加租後房委會每年減少15.5億元補貼,這筆錢數目很大,可用作維修保養及增建更多居屋。」
房委會在收緊富戶政策的同時,亦鼓勵富戶遷出公屋單位向上流動,因此由下一期居屋銷售計劃開始,會將綠白表配額比例由現時4:6調整至5:5,讓更多公屋租戶以綠表資格申請購置居屋單位,且容許租戶無論買入居屋或私樓,置業後仍可居住在公屋單位直至收樓才遷出。富戶遷出後亦可保留綠表資格4年,以申請購買綠置居或居屋單位。
盼推廣「公屋是公共資源」觀念
「希望大家慢慢有『公屋是公共資源』的觀念,明白政府用了很多錢去興建公屋並提供補貼,讓大家住得好、有幸福感,小孩有好的環境去讀書、有好成績,出身後可令整個家庭改善環境。」何永賢強調,富戶需要有上進的活力,不能入住公屋後便繼續停留在舒適圈,因此兩個申報周期即4年若入息限額超額4倍便需要遷出,「整件事就是一套『組合拳』,希望能夠藉此帶出上進上流的觀念。」
何永賢表示,部分公屋富戶其實也想置業,惟未能成功申請居屋單位,欲買私樓又因樓價太貴未能負擔,「問題是過往居屋曾停建10年,富戶只能有居屋這個選擇,因此源源不絕的(資助出售房屋)供應很重要。」
她強調,未來5年加上房協共有5.5萬個資助房屋單位供市民購買,每年均有居屋推售,讓大眾有多一個選擇機會。
除新建居屋外,特區政府亦有措施鼓勵富戶揀選居屋二手市場的單位。何永賢說:「例如將按揭年期由30年變為50年及增加配額,其實居屋二手市場有很多單位均位處地理位置優越的區域,也很受歡迎,希望慢慢將這些可能性活化起來,接下來會繼續吸納各方意見,看看還有什麼可以幫助富戶上進。」
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未來5年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.5年的目標,北部都會區5年內會有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。
何永賢表示,政府各部門會互相配合做好前期工作,「例如土木工程拓展署做好土地平整工作後便即交給房委會,消防處亦特別成立專隊加快公營房屋的消防設備等檢驗以壓縮程序,提速提效興建公營房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