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/ 按揭文章 /

窮中產75歲前難退休

瀏覽人次:7533    回應:14

樓市乾坤

窮中產75歲前難退休

 

何熊輝

2025年11月22日

  樓市自22年的高峰期下跌至今,樓價大約已下跌3成,樓價下跌對即將退休的人士,可說是弊多於利,尤其對窮中產而言,退休後倘要出售物業套現,可收回的資金將大幅縮水。

  試想原先未跌市前市值7百萬多元的細單位,最多可收回5百萬多,單擁有這筆資産,想安穩退休,實在困難。對這批窮中產而言,想繼績居住同一單位,唯一方法就是承造逆按揭,將物業變相賣給政府後,每月大概可領取1.2萬元作為日常開支,尤其這筆收款不會增加,故隨着通脹遞增,該筆款項對沒有其他收入的中產而言,真是捉襟見肘。

  如退休中選擇將物業單位租出,然後將租金在大灣區租樓生活,大概也可生活愉快,但出租單位後遇到惡租客,那就會因租金未能正常收取而生活緊拙。如選擇將物業出售,套回5至6百萬後,將資金轉成美金,然後將資產承造定期,大概可收取3.3厘回報,每月收入1.4至1.5萬元,有這收入,在大灣區生活也不錯。不過如利率下跌,每月收入便會減少。

  窮中產無論以何種方式退休,如沒有其他被動收入,該等中產的生活水平,只會慢慢下跌。因此該等中產為免生活質素下跌,就必須保持有主動收入,這即是說他們必須保持工作,真的退休日期可能是75歲以後的事。相對基層而言,可以申請入住月租千多元的公屋,65歲後又可申請每月4千餘元的老人金,再加上其他津貼,生活可能比窮中產好。

我要回應

會員登入

1. Buda 2025-11-22 15:33:40
頭半年咪講到樓市仲有排跌
而家見唔對路係咪即刻要改話題,費事俾人笑?
2. 窮中產 2025-11-22 16:17:57
何熊輝,多謝你的詛咒,我哋會努力脫貧
3. 舖位轉旺成交跌幅減至一半 2025-11-22 21:26:42

由資深投資者李根興創辦的盛滙商舖基金頻沽舖,近期以700萬元售出深水埗欽州街地舖,賬面損手678.7萬元,逾3年蝕近一半,暫成該基金創立以來虧損幅度最大的買賣。

盛滙商舖基金最新售出的舖位為深水埗欽州街11至21號建新大樓地下19號舖,建築面積790方呎。翻查資料,該舖位一年前叫價1600萬元放售,今年中降價至935萬元,最終以700萬元成交,呎價約8861元,累減900萬元或56.3%易手。舖位原由五金行以每月4.6萬元租用,現交吉交易。

4. 大灣區 2025-11-22 21:43:09
又係宣傳大灣區買樓
5. 市況好轉長實追差價三人買新樓破產 2025-11-22 23:24:27
長實集團(長實)入稟法院,向旗下兩個新盤「#LYOS」及「名日・九肚山」的八名「撻訂」(取消交易)買家追討重售單位的差價,合共涉及約1,765萬元。其中,有三名買家因未能償還欠款,被法庭頒令破產 
6. 努力工作賺不到二千萬 2025-11-23 07:56:42
在香港,退休規劃就像玩經典遊戲Super Mario——關卡愈來愈難,金幣永遠不夠多。根據滙豐銀行2023年的調查,香港的中產階層普遍需要637萬港元的流動資產來維持財務穩定,而若想在退休後無憂無慮,這個數字更需提升至2,000萬港元以上,嚇窒不少中產朋友!
7. 樓市慢復甦有姿勢冇實際 2025-11-23 13:06:42
2025年香港住宅樓市顯示出從低迷中緩慢復甦的趨勢,成交量有所回升,樓價有企穩跡象,並得到部分利好因素支持。然而,高昂的樓價與市民負擔能力、以及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,仍然是樓市健康發展的潛在隱憂。因此,香港樓市目前正處於一個充滿矛盾的過渡階段,其健康狀況仍需持續觀察。 
8. 多個屋苑零成交 2025-11-24 10:09:21
在剛過去的周末,本港兩大地產代理10大二手屋苑成交均顯著回落。

中原地10大屋苑成交重返單位數,只得7宗,按星期減少9宗,創11星期新低。當中一半屋苑零成交,太古城及黃埔花園各佔兩宗成交。

美聯10大指標二手屋苑周末有10宗成交,按星期減少7宗,零成交屋苑增至4個。15大屋苑錄得13宗成交,按星期亦減少7宗。
10. 大小能 2025-11-24 14:58:46
講升講跌冇所謂,作為樓主文章應有專業水平.
刻意唱衰香港經濟樓市,就係別有用心.
11. -手成交大跌五成 2025-11-25 00:26:27
剛過去的周末(22至23日)樓市缺乏全新大型焦點盤推售,主要靠貨尾支撐大市。綜合市場資訊,周末兩日一手市場共錄逾100宗成交,較對上一個周末(15至16日)錄得的212宗,按周急跌逾52%。
13. 劈價四成放售村屋 2025-11-25 11:03:04
銀主盤低開吸客,元朗一個地下及一樓連花園及大露台複式單位,實用面積逾千方呎,以呎價不足4,000港元推拍,較銀行估價低近四成。



元朗十八鄉水蕉新村曉門,一個單號座數地下連花園及一樓連露台複式戶,單位實用面積共約1,222方呎,花園及平台面積分別約880方呎與110方呎,銀主以488.7萬元推拍,呎價只約3,999元。




14. 市場反覆易誤判 2025-11-25 11:31:40
香港近期有多宗買家因誤判樓市走勢,誤以為已「見底」而入市,最終因樓價繼續下跌或未能承擔還款壓力而破產的個案
。其中,長實集團的兩個新樓盤就有部分「撻訂」買家被追討差價,甚至有人因此被頒令破產。 
以下為相關事件的幾個重點:
  • 長實追討差價導致破產:有報道指出,長實已就旗下新盤的「撻訂」個案,向多名買家入稟追討差價。最近甚至有消息稱,其中三名撻訂買家被頒令破產。
  • 誤判「見底」:有評論分析,這些個案反映了部分買家相信「自住唔怕」的說法,在高位入市後,因樓價持續調整而面臨困境。
  • 市場預測不一:雖然有部分市場人士表示樓市已確認見底回升,但也有其他分析師預警樓市可能還需進一步下跌。這種市場預測的分歧,也讓部分買家因誤信而承擔了巨大風險。
  • 投資者被騙入局:有媒體文章以「樓市見底唔買走寶騙水魚入局!」為題,揭示部分「樓市神棍」利用買家急於入市的心態,誘騙投資者在不適當的時機入市。 
這些事件提醒人們,在樓市波動時應謹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,不要輕信市場上的「見底」言論,以免因誤判而導致嚴重後果。 
15. 住宅跌至低過車位價 2025-11-25 13:12:11

住宅樓市由高位回落,過去在市況火熱時備受追捧的上車盤(細單位)淪為重災類別,不乏樓價腰斬的成交個案,造成部分屋苑乍現「住宅車位價」,個別甚至平過同屋苑私家車車位,當中大埔嵐山有納米單位今年以169萬元易手,造價幾乎與同年售出的同屋苑車位睇齊。主打細單位的屯門緹岸更有開放式單位以175萬元轉手,「身價」竟較同屋苑車位低近3%。

樓價從高位顯著回落,部分屋苑的細單位跌幅超越車位,令住宅與車位的造價差距收窄,其中近年頻錄蝕讓個案的緹岸,今年暫錄得至少7宗造價不足200萬元成交,介乎175萬至198萬元,有2伙售價更平過同年易手的同屋苑車位。

16. 永倫美銀中心單位三年蝕43% 2025-11-26 10:36:58
核心區甲級寫字樓樓價由高位急瀉六至七成,吸引財金界名人趁低吸納。過去兩年主力入市住宅物業的電訊盈科前副主席袁天凡夫婦,本月進軍甲級寫字樓市場,以2730.6萬元向「收租王」永倫集團購入中環美國銀行中心一個高層「蝕讓貨」,永倫近3年慘蝕約43.1%。袁天凡夫婦約一年半大舉購入4項物業,共斥資逾1.34億元。
 
‹ 返回